查看原文
其他

2018-05-25

当社会发展到物质更丰富,选择更多时,人们便开始可以接受更朴素的设计。这一转化,在无印良品设计风格被热捧这件事上,似乎可以得到印证。

 

上世纪80年代,无印良品在日本的第一家店开业,在日本东京青山。当所有产品以纯粹、原生态的方式呈现时,回归使用本身的“日用即道”便成为了它的精髓。


 ▲ 无印良品MUJI


尽管,后来的历任设计师,不断给品牌的精神带去新的灌注,但波澜不惊、安静、不喧张的设计风格始终未变,“这样就好”的平民设计风格,让更多人更大程度上地接触到了设计本身。

 

2016年设计师原研哉《设计中的设计》再版时,其中记录,当时无印良品在全球已经有了两百五十余家门店。对应门店在全球的扩张,MUJI的产品和门店设计风格,因为独树一帜,也被商家和普通家庭模仿,尤其在文化背景趋同的中国。


  ▲ 无印良品MUJI


这时,中国人对于审美的认识,已经开始从铺张式的堆砌,转化到了“少即是多”的新阶段。这其中,MUJI的到来功不可没,它让这种认识,渗透到了普通人群中间,形成审美的量化演变。

 

群众的量化力量,最后触发了商家对于质变的思考。小范围的模仿或复制,很早就开始了,但受到关注的老品牌或传统商品的MUJI式改变,则更多从这两年开始了。

 

最热门的一则消息,是海澜之家(heilan home)门店的全新形象发布。


 

 ▲ 海澜优选门店

 

新的海澜优选生活馆,几乎是呈现了一个新的品牌,从产品本身,到门店风格,传播风格,都不同以往。有设计师因此调侃,这是对无印良品的一次宣战。


 ▲ 海澜优选商品设计风格,几乎与MUJI如出一辙


当然,向无印良品“宣战”的还不只是海澜之家,还有苏宁。品牌形象根深蒂固的苏宁,在他的“苏宁极物”空间里,甚至连惯用的“小狮子”形象都没有体现,浓浓的MUJI日式风格,从陈设到产品,铺天盖地地在空间里展现。

 

 ▲ 苏宁极物内部的文创区域

 ▲ 苏宁极物内部的用餐区域

 ▲ 苏宁极物内部以海鲜为主题的新零售主题餐厅


只要对MUJI风格有了解的人,进入苏宁极物的生活美学区域,都会不自觉有代入感吧。当然,极物在它的新零售餐饮区,应用了更多新的概念及科技,新鲜感十足。

 

而事实上,不止是零售门店,无印良品的产品系列,早有餐饮、建筑、旅馆等多种业务类型加入。


   

与之呼应的,在中国的多个相关领域,也都似是而非地总是出现MUJI的影子。

 

风格普遍了之后,有人赞赏,有人揶揄。如今看来,其实大可不必。就像原研斋所说,日常是孕育优美意识的温床。市场产生销量之外,这些设计的改变和出现,某种程度上,也推动了消费者的审美意识,那么这样的设计,就具有了引导的意义,这不就是不可多得的美育吗?



图片源于国内外各大官网,文字由建E作者原创

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

“原木风吗?”——“好的!”

真正的极简设计,一定是纯净、优雅的

极简才是极美



点击阅读原文,回顾往期精彩~

文章已于修改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